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景区新闻

锦州市作协“不忘初心 提升四力”部分作家采风活动作品

发布时间:2019-07-09

7月6日,锦州市作家协会组织部分作家到凌海市岩井寺开展以"不忘初心 提升'四力'”为主题的采风创作活动。
岩井寺风景区坐落于锦州市区城北温滴楼镇。景区风景秀丽如画,设有古佛洞、双龙井、三圣殿、防空洞、钟鼓楼等几十个景点设施,同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息就餐及住宿环境。风景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基本上荟萃了我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各类野生植物。其中原始森林近千亩,树种主要有松、柏、柞、枫、杨、榆、白桦等一百多种,各类花草植物也达数十种。野生动物有梅花鹿、黑熊、猊猴、银孔雀、鸵鸟等。同时为游客修建了万米健身路,已成为岩井寺健身休闲一大特色。由于瑰奇险远,而行人罕至,山间荆棘遍地,野草丛生,高可比肩,置身其中更加感受到岩井寺山之空旷幽静。岩井寺风景区每年都吸引了各方游客几十万余人次,风景怡人开发前景极其广阔。
这次采风活动以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四力”这一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的文学采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就涵盖着作家的创作工作。通过采风,要在增强“四力”中提高政治能力,通过作品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好、阐释好、落实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持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在增强“四力”中提升业务本领,练就一身好把式、真功夫,创作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要在增强“四力”中锤炼优良作风,以人民为中心,让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采风后,各位作家纷纷拿出如椽巨笔,泼墨挥毫,谱就华章。在这里,摘编部分作品,已飨读者。

岩井寺之夏
如果阳光过分
那我们也要美得过分
才能和岩井寺的夏天押上韵
树叶和草尖都镶着金边
如果美得过分
我们也会爱得过分
才配得上这石头山暴涨的浓荫绿意
人走过,是唯一的缝隙
如果爱的过分
就和双龙井的泉水一起醒来
穿透时空,撞见自己
彩虹铺路灵魂闪电不已
当我们登上烽火台
山脉连绵像温良的动物向我们蜂拥
有什么动了一下,清凉的钟声响起
群峰之上,正是夏天

作者简介
李见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任锦州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诗集多部。

岩井寺秋意
 
进入十月天,在东北辽西,田野里除了金黄的谷物还有些许的衰草,街道开始散落着尚有一丝绿意的叶子,山坡上青黄的植被也日渐萎缩,到处是一片秋的肃杀与苍凉。
距古城锦州以北十余公里的岩井寺国家森林公园,此刻却忘了季节,依然是绿意盈盈,掩映在古树参天绿海沧溟的秀云山中。这个时节,到岩井寺寻秋,你也许会失望的,因为你看到的是,满眼的充满勃勃生机茂密挺拔鲜活的生灵遍布山间,微风掠过,林涛阵阵,绿波荡漾。岩井寺的秋色在哪里呢?忽然想起香山居士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来,诗人在芳菲落尽的初夏,因觅不到春色而失落,却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色冲入眼帘时,惊异和欣喜之情浸透诗行。让秋天迟到一些,欣赏绿色的岩井寺秋意,又何尝不是失落中的惊喜呢?
岩井寺拥有北方少有的千余亩原始生态林,山中荟萃了有代表性的各类野生树种一百多样,还有数十种的花草植被遮蔽山表。站在山脚,仰目而望,山势高耸,绵延百里,空旷幽静。有高大粗壮枝叶聚拢挺拔向上的千年古树,有虬枝婆娑在缝隙中向四周延展叶片的阔叶林,还有低矮的甘为“树”下固土护坡默默奉献的“山丁子”。看似密密匝匝,却又高低错落,井然有序,和谐相处。不争姿态的婀娜,只为大地奉献一抹新绿。她们是一个怎样和睦共处、相敬如宾的大家庭啊!驻足期间,随处可见的是榛子树,差不多手掌大小的苍翠的阔叶,一串串的毛茸茸的果实,有的泛着青,有的接近成熟,茸毛褪色,黑黢黢的,外观无法与近处的一撮成熟的核桃相比,核桃即使成熟了,仍不褪去绿色,只是圆润的外壳上皲裂成几条缝隙,标志着修成正果。不经意间,会发现一种树,她的皮略显粗糙,呈灰褐色,粗壮一点的显黑灰色,纵向有浅浅的裂纹,皮质柔软,用手轻轻一掐,内皮竟呈鲜黄色。据懂行的人讲,这种树叫黄菠萝,是极其珍贵的树种,尤其是野生的,眼前的树干竟有碗口粗的黄菠萝更是鲜有的。据说,黄菠萝的皮可以入药,味苦,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功效。木质更是难得的装饰材料,一件家具哪怕有一小条黄菠萝木嵌在其中,就会永久地散发着清香,且不用担心蛀虫的侵蚀。就是这种珍稀的树种,在旷达幽碧的秀云山中,却并不鲜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秀云山并没有高耸的峰峦,攀爬途中,一边欣赏枝叶缝隙中浸透的暖洋洋的七彩阳光,呼吸着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鲜氧,一边还要当心脚下的路。曲曲折折的小路,或坡或陡,奇石众生。大石如屏障,在片片绿荫的掩映下傲立山间,间或有先人的墨宝留于其上,许是年代的久远,竟难以辨认;小石若星子,星罗棋布,遍布山间树丛,安坐其上小憩,脚踏坚实的石阶,手中把玩鹅卵般的石子,看光滑的石面纹理,或稀或密,据说,他们是会呼吸的石头,千百年来,采日月之精华,吸百树之灵气。攀援中,即使脚下有松动的石头,你也不必担心他的滑落,也许这些沾有仙气的石头在和你开个玩笑,也或许是真的在警告一些人,不要损害山中一草一木。
置身秀云山中,忘却的不仅是季节,还会产生一种疑惑。若是在湿度丰盈的江南,看到植被茂密且灵秀的山谷,也许并不出奇,可这里是地道的东北啊,而且是秋意浓浓的时节,眼前依然是绿意盎然,异木奇石,葱郁氤氲,怎不叫人疑然呢?继续前行,几近峰顶,耳畔突现飞瀑流泉的清脆乐音,轻柔的“哗啦啦”的流水和着悦耳的“叮咚叮咚”的落泉,交汇成美丽的和弦,悦耳更悦心,顿感神清气爽。眼前,依着峭壁,凝睛昂首,金鳞闪烁的两条巨龙,正从张开的大口中喷泻山泉,虽为雕塑,竟也惟妙惟肖。峭壁下,一口千年古井,石质井口斑斑驳驳,生有茸茸的苔藓,井水清澈充盈,掬水而饮,竟甘洌爽口,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龙井。千百年来,双龙护井的传说,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不过,传说中并非双龙,而是二蟒,他们保一方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居秀云之所,为后人存留一片树木葱茏、雅致灵秀之圣地。
凝眸泉水,蓦然发现,汩汩的山泉静默地沿着植被下的暗流,如经脉一样,遍布着秀云山的每一寸土石,日夜流淌着,为每一个硕大的抑或弱小的,高贵的抑或低贱的草木,注入生命的绿色。
“嗡”“嗡”……悠长的带着回音的钟声响起,在旷谷中盘旋回荡,“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那是岩井寺做佛事的钟声,深沉、嘹亮、悦耳、绵长,能震撼人心,能声遏流云,能普渡秀云山百草生灵。寺内香火兴旺,佛光普照,与锦城千年辽塔遥相呼应,共佑一方,同毓万物。看那飘渺的香雾,笼罩山巅,悬浮于空;天,高高蓝蓝,正所谓秋高气爽。许是受了那钟声的启迪,突然有所悟,岩井寺的秋天不在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也不在绿色葱葱的原始森林,更不在奇石嶙峋的通幽曲径。岩井寺的秋意是悬着的,需要我们虔诚地仰望,才可以有幸欣赏到,她随着袅娜的雾香悬在碧蓝的天空中,随着无形的神韵悬在盘旋不忍离去的雁阵中,随着“长恨春归无觅处”的心绪悬在一大朵一大朵燃烧的五角枫点缀的丛林中,随着率真憨厚质朴的笑语悬在挂满红通通果实的树枝中。
哦,岩井寺的秋意哟,不管你是以苍翠的容颜示人,还是以高悬的威姿显现,你都是落着的,因为你已经落在了我的心中!

作者简介
 
王广成,凌海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萧军研究会副会长。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有个人文集《流淌的乡情》出版。

秀云山的美

满山的花树
让我感到惊叹
如果还是绝美的风景
就惊叹加上惊奇了
一如沙漠中的月牙泉
不仅眼睛为之新颖
心也为之颤动
秀云山,美丽的彩云
不知是谁为你起下的名字
融入你的怀抱
就飘在你的云间
如果我是一只蝴蝶
花都为我开放
如果我是一只蜜蜂
树都为我清香
假如我是一个神仙
还有什么仙境
不能为我降临?
秀云山,你就是这么美
涧谷出岫,涯上流水
山巅幽洞,林间鸟啼
让人恍然觉得
不是误到天宫
就是错临瑶池
飘飘云气,袅袅香埃
若不能把蓬壶尽收眼底
自会豁然于别有洞天
你的美,该让多少人——
叹为观止
我来了,用你的美
置换出我的美
我走了,用我的美
置换出世间的美

作者简介
 
鸣镝,文字工作者。辽宁省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百花苑.珺之春文化公益平台主编。文学创作二级,出版有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作品集。爱好很多,文学为最。常把生命付诸写作,也把生活纳于文学。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平静于心,淡然于世,物我皆得自然,荣辱尽随天意。

秀云山·岩井寺·美妙之行
 
我们,敞开心扉,来到岩井寺
在神秘的时光匆匆的隧道上
锦州市北郊的优雅所在:秀云山
赋予了岩井寺的博大情怀
我们,乘电瓶车,来到秀云山
山色幽深,树木蓊郁,隐藏着双龙井
天地人心所造化的文化深厚底蕴
丰厚蕴藉、悠久绵长,绝妙和壮美
我们,辽西风情,攀登秀云山
大自然的山情水梦:面壁崖
天工开物一般的奇美与壮观
人间修炼所奔放感人的故事
我们,理清思路,瞻仰岩井寺
唐王李世民跨海征东屯兵之地
怀古咏史,登山揽胜,松涛交响
时代建设大潮奔涌谱写新华章
我们,展开画卷,流连岩井寺
人文景观,目不暇接,让人忘返
飞椅飞马,连接原始森林里绿色的港湾
旅游景点,阳光灿烂,显示着万般魅力……

作者简介
刘金恒,锦州市作家协会影视部副秘书长、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沈阳铁路局文联戏曲家协会理事。其小说、剧本、散文、评论文章在《中国铁路文艺》《铁流》《鸭绿江》等报刊发表,作品入选多种书籍。

拜访岩井寺

岩井寺位于锦州城北秀云山上,它可谓锦州的后花园。
时值盛夏时节,我们一行15人,乘车向锦州城北出发,去拜访岩井寺。
岩井寺风景区位于锦州城北14公里,凌海市温滴楼镇政府所在地西北约4公里,在锦州市内乘坐203路公交车,花两元钱也可直达山门。
虽然今天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岩井寺了,但是我还是和第一次来岩井寺一样的兴奋激动。
站在山脚,仰目而望,山势高耸,绵延百里,空旷幽静。今天我们就要登这坐山。
曲曲折折的岩井寺古道,宛如一条巨蟒,盘旋而上,古道旁布满了植物,微风掠过,林涛阵阵,绿波荡漾。眼下正值荆条花绽放,不但花香,荆条的叶也美,有别一样的香气,那满山遍野的紫色荆条花让我欣喜。我想起了10年前,我在东湖公园第一次见到紫色荆条花,喜欢的不得了,采了一大捧,我穿着白色连衣裙配紫色荆条花照了一张相,是那样合谐。那张相像分水岭一样,把我的人生分割开来。
在这里不缺夏花之静美。叫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白色的红色的粉色的蓝色的紫色错落有致,点缀在山坡。时有一两棵枫树,盛夏时节枫树叶还在旺盛的生长期,我想象秋天枫叶火红时,那时秋草黄,枫叶红,松树绿,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令人惊艳。当时我就发愿要和好友秋天要来这看枫叶。
岩井寺树多,满山遍野的野生植物,都是挺拔蓊郁的。路一程,树一程。
这里荟萃了我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各类野生的松、柏、柞、枫等100多种,各类花草植物达数十种,站在山脚下举目而望,山势高耸,古树参天,绵延百里,蔚为壮观。随处可见的是榛子树,差不多手掌大小的苍翠的阔叶,一串串的毛茸茸的果实,泛着青时有小松鼠在林间跳来跳去,很是让人喜爱。
看那石条路上有一个个黑紫色的小点,低头猜想这是啥呢,手碰到了树,原来这是桑树,黑紫色的小点是成孰的桑粒,没有人采摘自然成熟掉到了路上,登山这路即使是下雨天也不会滑的,因为登山步道有仿马蹄形状一块块凹痕,脚踩上不会滑的,设计者很人性化。
上山时遇到一片杏林,春天来时漫山遍野的杏花,引来无数的游人拍照。妖娆古朴、枝枝洁白的杏林,美丽的杏花走过一季春天,在层峦叠翠的季节,杏花为人们献上自己成熟的果实,6月下旬就已经进入成熟期,如今我们有幸看到金黄晶莹杏。
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天然幽深的登山步道,漫山遍野的百年松槐桑柞、枫桦榆柏,林涛松韵,山风拂面,秀美丰腴。
岩井寺庙又称石洞庙。岩井寺庙前有棵上百年黑松,大树直径在60厘米左右,高约二十米,高耸云天,挺拔壮观。
距岩景寺庙约40米有个双龙井,看关于双龙井的传说,双龙井又称龙汲水,双龙井是在山腰上的巨石凿刻的,井壁、井底皆岩石,井直径20厘米,井深25厘米,井虽小,水却终年不断。此井,据说寺中和尚全都饮用此水。井前有一棵龙盘杉,相传有一条龙盘在树上,头向井里汲水蓄水,天旱时龙从“天河”借水蓄入井中,涝时从井中把水汲走,因此这个小井不管春夏秋冬从来都不干不溢。
一路向前,狐仙洞、木盘石、一石秀西坡、连心峰、元霸石、三圣殿、古佛洞、文殊院、三清殿、财神殿、山神庙等一个个景点让人流连忘返。
登山步道拐过一个弯,以为到了尽头,哪知一块巨石又挡在面前,有木牌提示,一线天50米,圣蟾石50米,古僧居60,狐仙洞90米,二仙洞100米木盘石130米,面壁岸140米,五百峰170米,连心石200米。当我登上了望台时向下俯视岩井寺全貌时,顿觉心旷神怡。站在高处的亭台上,俯瞰下去,满眼的翠绿,满眼的重峦叠嶂。一条一条的绿带子,镶在半山腰,哦,那是杏园,那是梨园。将近中午,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像光之花落在古道上,道旁有一朵粉色盛开的喇叭花,一只蜜蜂正在喇叭花蕊里劳作。蝴蝶是山上最快乐乐的生灵了,它们在山上林间,花草间,自在的穿来穿去,像在寻找什么?岩井寺拥有北方少有的千余亩原始生态林。
三三两两的游人都是轻轻的怕惊了这圣地,这条登山古步道,曾有前人走过,今天我们有缘与之相遇,我们都是有缘人,你也许会爱上这里,我想机会再来拜访岩井寺。

作者简介

蔡雨艳,就职于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副研究馆员。中国民主促进委员会会员。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辽宁省儿童文学会会员、锦州市作家协会理事、锦州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当代微篇小说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中国铁路文艺》《鸭绿江》《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被《读者.乡土人文版》《中外文摘》等转载,有多篇作品被收入相关作品集。

岩井寺,有爱的潜质

一棵树到另一棵树,要背负历史和未来
一棵草和另一棵草,要肩负
毁灭和兴盛
岩井寺,有单传的龙脉
供奉祖先,延续香火
岩井寺,允许石头包裹树木成长
怀揣仁爱之心
允许更多的岩石,头向上,脚向下
肩膀挨着肩膀,让寄生的苔藓
死无葬身之地
岩井寺有怜爱之意
设置一线天,让阳光贴近有心疾的人
一烫,再烫
仿佛隐忍这一次,以后就都顺风顺水
岩井寺,水源充足,植物多,生灵多
2500亩底气,摇摆文明的旗帜
渴望被认识,被爱
爱,能使岩石歌唱

作者简介
 
梅燕,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发表于《诗选刊》《芒种》《延河》等报刊。部分作品收录《中国21世纪民间诗歌年鉴(2018年)》新诗卷等多种选本。获《中国好诗》杂志社2018首届全国青春诗会大奖赛“全国十佳女诗人”荣誉称号。
写意岩井寺
 
1
一抹安睡于盛唐深处的梦:婉约且豪放。
沿着那个坚硬又甘洌的名字,走近、采撷。千余亩原始生态林收不尽眼底,一番百折千回,曲径通幽处,却有百年松槐桑柞、枫桦榆柏悄然入梦。
2
山林苍茂,寄予一个无比繁华的绿色深情,移步寺中,有石磨掩映绿林丛内,有飞象傲视苍穹,有凯旋门指引胜利,有木与石存放爱永恒。
放牧满眼的繁茂,和着无数鸟雀的清欢,心境,便会在顷刻间超然物外,清风徐来,绿色就会悄然而来,为你而梳理散乱的思绪,为你擦拭世俗的纤尘。这一瞬,抬眼望天,你会觉得,天地虽逼仄,但岩井寺却是无比的静谧幽深。
3
一匹匹骏马,一个个幻想奔驰的孩子,或者缠绵地相依,或者欣喜地相望。这里该是孩子们最痴迷的地方了,顽皮的猴子,憨憨的大鸟,那寺中所有生活的小精灵们,一定都是他们最爱的,你听,游乐场中最干净的笑声,总会缠绕在这里,经久不散。
木桥摇啊摇,像极我回望了无数次的童年。我听到了小摇床边母亲哼唱的旋律,我闻到了摇床外的泥土味和暖阳下的青草气息。哦,岩井寺,我该从哪一首童年的歌谣中醒来?
4
一泓日晖,从山林高处,像上帝不经意间的一瞬凝眸,向着这一处梦境窥望。
看飞鸟为暮鼓晨钟,那躲在绿荫中,真正敲鼓的旅人呵,总是喜欢享受这一刻带着禅意的喧嚣,她们在这大自然天然的氧气中敲开光阴的矜持,敲开岩井寺的静谧,也悠然的,敲开了一段岩井寺的老时光。
远山不倦,近水情深,呼吸这一方的水秀,所有亲临这里的人,都会是这个童话世界最幸运的主宰。
5
叮咚叮咚,似沉睡中的涛声无边无际的轻柔,一曲似曾相识的天籁,在双龙的口中低吟浅唱。它身下的井醒着,听一拨一拨的炫音,诉说夏天。有鸟横渡时光,有草木与云,对坐在双龙护井的传说中。
亘古清亮,亘古清凉。落泉与古井相依相偎,穿越风雨,穿越百态。它们和季节一起轮回,为岩井寺的每一寸土地,它周遭每一个或高贵或平凡的生命布施恩泽。
6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在阳光下的第一声鸟鸣中醒来,看溪水慢归,看风云灵秀,看岩井庄严,寻得闲情几千重。把爱系在绿荫中,山石处,水云间,精神的回归之旅,便永永远远地刻在了这个名为“岩井寺”出口之上了。
此刻,天地共色,我以最深的虔诚体验博大。陶醉在这无限的舒适与闲情,引颈,回望,巍峨的岩井寺之巅更显深邃与神秘。我知道,此去我定会归来,那会是我另一次完美的旅程!

作者简介
 
曹桂敏,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锦州作家协会理事、锦州评论家协会会员、锦州现当代文学学会理事、锦州新的社会阶层理事。诗歌、散文、随笔等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

游岩井寺过“凯旋门”
 
林中多小径,
意外有奇观。
胜败由他去,
吾行只等闲。

作者简介
 
吴歌,曾用名吴戈。国有银行高级经济师(内退)。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出版《东北方言注疏》,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参加《人文锦州》之民俗风情卷·锦州方言的编著。2017年,获评锦州市第二届“最佳写书人”。
岩井寺
 
风刮过石头石头就软
蓝天看一眼石头
石头就留下它影
掬一捧传说
龙就从杉树探出浇灌生灵
饮一口仙水
就冽出心中的佛
这世界太多繁复
不如闭口自清
它日,若与君相逢
自献一眼清泉
在山门
取经人一直在行走
听见他们的谈话从石头内部传来
林立的险峻被猴哥踩在脚下
其实取经只是一个筋头的事
水帘别有洞天
奇石柔嫩飘逸
水从踏脚石边流过
多了三分惊险
偶尔飞出的蝙蝠
或许是山里修炼的仙
一线天
摸一摸云
云就洗了今生
漱一漱口
就吐出云朵
先于内部生长的橡
高大,拥有伞和情怀
从狭细里穿过的阳光
偏又弯曲可爱
老蔡吼一声就喷出一坡树
站立的卫士是他曾领导的兵

作者简介

华意,真名费智华,凌海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从17岁起在多家报刊发表诗歌近千首,作品收入《中国当代诗歌精品大全》等诗集,印有诗集《华意情诗》。现在网络任大北东诗刊评审、北斗诗刊评审。诗观:于黑夜睁开诗歌的眼睛,不忘骨缝里的土。

秀云山游记
山横西北远人家,独秀云屏近晚霞。
“秀云山”位于锦州西北,去城可二八里,层峦系一脉,覆地达三千。其中有“岩井寺”闻名遐迩,唐王赐名之说亦广为流传。余有幸与诗友,趋车一观。
行入景区,圣境近前。山门面东,气宇不凡。飞檐挑角,画梁雕阑。如如祥瑞,高瞻大千。进门则见:耸石为林,洞垂水帘。环声“敢问路在何方”配乐,泥塑西行圣者取经挑担。石树为笺,竖题“东北第一山”。凿岩作书,镌刻肇始之新篇。
车道平坦,驶至西山。一行数人,施施而行,漫漫而攀。块石铺径,如蛇蜿蜒。依山借势,步移景换。刚过“仙狐藏洞”,忽见“一线观天”。有巨石如盖,近崖绝壁,自成独特风景。有老松虬枝,倚寺盘岩,阅尽千载人间。据闻石吞枫树,新枝复生,道是鲜有,堪称奇迹。相传溪汇一处,蟒居近旁,人感其吉,故记“龙潭”。循道仲夏,烈日炎炎,灼风炙面,影乱足下。适时花期,荆条丛生,香气沾襟,紫摇袖边。中途每每小憩,或披草而坐,或择花而编。最记“双龙井”前,有石桌石礅蔽于绿阴。闻百鸟鸣青嶂,看“双龙”逸白泉。飞水溅珠,暑热消残。
终至峰顶,明朝烽火台遗址现于目前。登高望远,览物兴怀,看青山依旧,念去日不还。曾经烽火狼烟生起处,兵燹之迹漫失焉。今有百种绿植覆盖壑谷,野兽飞禽藏于其间。吊桥转马,童叟尽欢,皆是民因国泰而乐安。
见景生情,剖觚缋素。题句:“层峦迭翠仰观行云竞秀,古寺居高悬挂白水流甘。”然山中四季景异,点墨不足概全。
时己亥年六月初四,记之。
作者简介
韩墨,文学爱好者,有古体诗词、现代诗、散文发表于网刊。
文字统筹:蔡宝鑫
图片提供:林江、韩波、吴歌、洪军、李建